内容提要:这里,不仅有鸟语花香,更有“金银万两”
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 今年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与水” 湿地为何重要? 通过这个名号便可见一斑 它就是“地球之肾” 湿地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 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起到重要作用 图为北辰中心花园小微湿地。(朝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野鸭遛娃,青蛙合唱” 这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中心花园附近居民 对园内中部区域一片小微湿地的印象 2019年 在寸土寸金的北四环 北辰中心花园小微湿地的亮相 标志着北京市首个小微湿地保护修复示范项目落成 这处小微湿地花园占地面积4100平方米 曾是景观欠佳、黄土裸露的场地 通过地形地貌恢复、湿地植被恢复、生态护岸等生态手段 如今成为市民打卡好去处、鱼鸭嬉戏的“游乐园” 步道、凉亭、山石、瀑布 芦苇、千屈菜、元宝枫、海棠 跃然眼前 青蛙、野鸭、黄鼠狼…… 小动物们都来了 2020年8月28日,市民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西海湿地公园休闲。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小微湿地建设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建立“食藻虫-水下森林”共生生态 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在雨季,小微湿地还能承担起 调蓄雨水、补充城市地下水的功能 除了面积在1公顷以下的小微湿地外 近年来北京也着力打造大面积湿地公园 图为生活在北京大兴区南海子湿地公园的麋鹿群(2019年8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让我们跟随“四不像”的脚步 到北京市大兴区的南海子湿地公园看一看 在这个北京最大的湿地公园里 典型的湿地动物麋鹿成群结队、恣意撒欢 这座元、明、清时期的皇家苑囿 在城市化进程中曾一度沦为垃圾场 经过整体生态整治、景观再造后 南海子脱胎换骨 化作鸟语花香、水清林茂的湿地公园 成为北京南城的一颗生态明珠 随着南海子湿地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湿地等 第二批12块湿地纳入北京市级湿地名录 北京的市级湿地已达47块 2017年1月23日,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两只红嘴蓝鹊在湖面上嬉戏。新华社发(刘宪国 摄)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数据显示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累计恢复建设湿地11000余公顷 首都湿地总面积已达5.87万公顷 得益于湿地生态功能的持续改善 密云水库、野鸭湖、清河等湿地 成了鸟类迁徙、停歇、觅食的重要栖息地 据统计,已有200余种野生动物在北京湿地内安家 黑鹳、鸳鸯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种群数量稳步上升 震旦鸦雀、青头潜鸭等“稀客”频频“眷顾” 2020年4月5日,游人在北京延庆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里骑行。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2013年,北京市实施《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 对湿地实行分级分类保护 北京的“湿地效应”印证了首都生态治理的成效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1年,北京将结合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计划 全年计划恢复建设湿地1000公顷 到2025年北京市湿地保护率将不低于70% 恢复建设湿地面积不低于5000公顷 将恢复建设小微湿地不少于50个 图为北京延庆妫水河风光(2019年4月25日摄)。新华社发(刘桂福 摄) 保护和修复湿地 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径 湿地的“茁壮成长” 正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 在这里,不仅有鸟语花香 更有“金银万两” 绿水青山终不负 山河大地共起舞 原标题:这里,不仅有鸟语花香,更有“金银万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