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实时·准确·聚焦

【闻鼓论津】韩冬: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筑牢国家网络安全线

2021-04-03 07:46 |
我要分享

内容提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准确把握信息化发展大势,积极回应实践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网络强国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新时代网信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好、研究好、宣传好、运用好《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准确地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围绕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提升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能力水平,不断开创网络强国建设新局面。津云新媒体“闻鼓论津”专栏邀请多位本市专家学者,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撰文并分享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网络安全危险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站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点上,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变化,有效防范互联网带来的潜在风险,推动党委、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多主体参与,保持清醒头脑,各方面齐抓共管,构建治网管网一盘棋、网上网下同心圆,牢牢抓住信息化革命的历史机遇,以网络安全助力信息化发展,加快网络强国战略的持续稳步推进。

党委引领,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准确把握信息化发展大势,积极回应实践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网信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表明: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必须依靠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不仅实现了我们党在强国方略理论上的历史性飞跃,也是新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根本遵循。走好中国特色的管网治网之路,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选人用人方面突出党的组织路线,各级网信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在思想建党和制度强党上双重同向发力。不断锤炼、持续提升党员干部政治“三力”,全面从严加强队伍建设、管好党员干部,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政府管理,坚持风险管控和依法监管有机结合

国家网络安全体系构建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程。各级政府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强顶层设计与坚持问计于民相统一,运用信息化手段高效便捷解决“难、慢、繁”的突出问题。在风险管控上建立统一高效的风险报告、情报共享、研判处置等各项机制,面对网络安全风险的规律、动向、趋势要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有方、有力、有效。在依法监管上能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积极推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为核心的国家网络安全立法工作,不断提升网络立法水平、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制定并实施网络安全标准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出台《关于加强国家网络安全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完善依法监管措施,为我国网络安全和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在监管上,严厉打击各种类型的网络犯罪,切断网络利益链条,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普及宣传工作,全方位构筑网络安全防火墙。

企业履责,压实主体责任推动互联网行业创新

互联网行业、企业作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承担主体防护责任。企业履行主体责任,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能够彰显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互联网企业要肩负起在经济、法律、社会、道德等各个方面的责任,增强使命感,深刻认识到企业命运和国家发展息息相关。要有效利用企业掌握的大量基础信息,参与构建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造福于民。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企业在利用互联网时应具备良知道德,守住诚信底线,不为利益驱使,牢记以人为本。要突破核心技术难题,把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命门。我国关键网络设备、基础网络体系、域名系统等领域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问题持续频发。企业要主动对接市场,以人民需要为核心,攻坚克难自主创新,提升互联网创新能力,弥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鸿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增强信息产业实力,不断完善网络安全保障措施,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水平。

社会监督,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互联网良好生态

互联网监督作用是发挥社会监督的重要手段,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可以有效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为各政治党派、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公民个人和大众传媒等社会力量履行监督职能提供安全的网络平台,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作为信息汇集平台,对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在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不符合人民利益。各方主体要遵守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义务,合理利用网络空间便捷高效的优势,摒弃“法外之地”的错误认知,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要积极投身、踊跃参与完善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健康网络文化。同时,形成良好网上舆论氛围,树立主动消除生成网上舆论隐患的行动自觉,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网民自律,树立正确网络安全观提高防范意识

广大民众应该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将网络平台和现实世界同等对待,时刻保持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做到不放松思想防线、不触碰安全红线、不越过道德底线。培养健康的网络生活习惯,培育良好的网络行为方式,培训有效的网络防护技能。在网民中形成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夯实网络安全的法治基础。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以亲朋好友、同事邻里为主体,主动承担起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网络安全常识的责任,重点提升老年人和青少年群体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是非辨别能力,提高认识、明确方向,谨防轻信网络平台、上当受骗,避免发表不当言论、受人蛊惑。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维护网络安全需要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形成网上网下的同心圆,合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的网络综合治理新格局。

本期特邀专家 韩冬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整理 津云新媒体编辑 王晓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