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惨吸粉赚流量 如此“慈善直播”当休矣 天歌 2020年10月15日08:22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下,直播网站、短视频平台上出现的一些涉贫主题视频激发了网民的公益爱心,使之助力慈善扶贫。但也有些直播、视频有意诱使网民将个别贫困现象等同于普遍现象,将视觉贫困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绝对贫困,利用“人们心灵深处的柔软”吸粉赚钱。 这些打着慈善名义进行的自媒体直播、视频,标题往往很煽情,诸如什么“爷爷下跪那一刻,我把自己看哭了”“自己的衣服都穿不成了,他的愿望却是给妈妈买一套新衣服”等等。打开视频,内容更是凄惨:破烂的衣服,发霉的饭菜,家徒四壁的茅草屋,结尾是拍摄者送上衣服、文具、粮油等慰问物资,彰显自己的爱心与责任。 看上去,一切都是那么真实,那么让人感动,但是背后的真相,或许是另外一个样子。据西部某地区扶贫干部反映,此前有所谓的爱心博主以扶贫之名,将村民带到已经不住或者只在从事农业生产时居住的老村落、老房子中拍摄此类视频。媒体记者深入调查发现,一些短视频创作者,采用诱导性提问、精心摆拍等方式,虚构一些留守老人或孩子的凄惨生活境遇,其最终目的是吸引眼球、赚取流量,然后通过打赏、接广告等方式实现变现。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全国各地在扶贫攻坚工作上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按照从中央到地方制定的扶贫和脱贫标准,像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这样的现象,少之又少。而一些短视频创作者,把个别现象当成是普遍现象,通过虚构、摆拍等方式来营造一些农村居民极度贫困的气氛,不仅严重违背事实,还是对全国成千上万扶贫干部辛勤工作和默默奉献的亵渎与抹黑。 有的自媒体从业者,打着“慈善直播”的幌子,在镜头前呈现出失真走样的脱贫内容。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不能等闲视之,而是要加强监管和约束。平台运营商和有关部门应负起监管责任,坚决抵制纵容弄虚作假和炒作热点等行为,不让虚假的扶贫短视频泛滥。只有客观如实反映扶贫情况的短视频,才能真正使广大网民全面、理智看待当前我国扶贫工作面对的现实挑战和取得的巨大成果。 (责编:李轶群、许晓华)
人民健康APP [/url]
推荐阅读
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发布 明确8项医疗服务质量标准 为适应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需要,加强机构内部管理,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民政部、国家中医药局制定出台了《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要求各类医养结合机构应当参照《指南》要求,以老年人健康为中心,根据机构资质和服务能力,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并进行科学、规范管理,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详细】 流感季来啦,提高免疫力,这些干货请收下! 一场秋雨一场凉,入秋后气温开始降低,一不注意就容易感冒。秋季也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今天我们来聊聊关于免疫力的话题。生病就是免疫力低吗?为啥有的人免疫力扛不住流感病毒?如何做才能提高免疫力?【详细】
精彩图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