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实时·准确·聚焦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强抓医疗业务 尽心为民服务

2020-11-13 17:54 |
我要分享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强抓医疗业务 尽心为民服务

2020年11月10日10:39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11月12—15日,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和广东省抗癌协会承办的2020年中国肿瘤学大会(CCO)将于广州举行。据本次大会的执行主席、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徐瑞华教授介绍,此次是继2004年第三届中国肿瘤学大会之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第二次承办这一国内肿瘤学界的顶尖学术会议。在接受人民健康采访时,徐瑞华作为该中心的带头人,对其发展规划、科学研究、医疗服务等方面做介绍分享。

提升诊疗水平 打造人才梯队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3月,是新中国成立较早的四所肿瘤医院之一。在2019年度世界医疗机构自然指数排行榜上,该中心位列全球肿瘤中心第五位,位列国内肿瘤专科医院第一位。

徐瑞华院长进行科学研究

徐瑞华表示,中心对未来发展规划了宏伟的战略布局,争取到2035年稳居世界一流肿瘤中心前列。在临床诊疗方面,将继续狠抓医疗质量和诊疗技术水平,进一步完善学科布局,强调单病种多学科规范诊疗,大力开展医疗新技术、新疗法。近年来,中心先后获批建设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并获得省市专项基金支持建设世界水平的肿瘤医学中心。

“中心还加大科研力度,强调人才是发展的基础,”徐瑞华讲道,“我们实施了人才培养‘领航计划、腾飞计划、展翅计划’,已初步建设了一支由高层次人才组成的金字塔型人才梯队。”由该中心牵头,建成了结直肠癌全程治疗的新体系并制定了9项国内的诊疗规范,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在国际上,该中心的液体活检团队首次破译了肝癌和结直肠癌的“身份密码”,将ctDNA甲基化标志物用于肝癌和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研究成果发表于权威期刊《自然·材料学》和《科学转化医学》;同时,还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上消化道肿瘤内镜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研究成果发表于肿瘤学顶尖期刊《柳叶刀·肿瘤学》。

未来,中心还将打造前沿医疗技术平台、高水平科研平台、肿瘤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研究应用平台这三大平台,依托人才队伍,催生更多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

徐瑞华院长在全院学科建设会议上做动员发言

升级医疗服务 尽责抗疫卫民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是公立医院的宗旨和目标。徐瑞华介绍,为不断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大力推动就医流程再造,改善就医环境;同时大力发展信息化“互联网+医疗”智能诊疗模式,实现自助服务全覆盖、住院资料一站式邮寄到家、云诊室等便民服务项目,“让数据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努力提升服务效率、扩大服务范围,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此外,该中心积极探索分级诊疗新形式,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我们与泛中南地区14省64家医院联手组建国内规模最大的肿瘤专科联盟,促进区域内肿瘤诊疗水平同质化。并通过援疆、援藏和基层帮扶等工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徐瑞华表示,为高效应对疫情防控工作,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迅速建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专家小组,每日召开议事会确保防控工作全覆盖;建立一套高标准的防控流程,从门诊、检查、住院、手术等多个环节均严格执行国家的疫情防控要求。

该中心还主动请缨,成立了一支以16名重症医学专业人员为主的医疗队,2月7日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奔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重症病房支援抗击新冠疫情。援鄂医疗队坚守一线61天,出色完成任务,实现了全体队员零感染、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领先的好成绩,所在团队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

疫情期间,该中心发动全体员工,组织了一支4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指引、疏导患者有序就医;还特别安排出一个隔离病区和发热哨点诊室,并专门腾出一台CT机做肺部检查,降低交叉感染风险。随着步入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中心进一步加强来院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和高危患者排查工作,大部分的诊疗业务量也已恢复到疫情前同期水平,是广东省内最早恢复正常诊疗工作的高水平医院之一,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徐瑞华院长及课题组

(责编:许心怡、崔元苑)

[url=http://health.people.com.cn/GB/408656/index.html]

人民健康APP

[/url]

人民好医生APP



推荐阅读

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发布 明确8项医疗服务质量标准   为适应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需要,加强机构内部管理,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民政部、国家中医药局制定出台了《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要求各类医养结合机构应当参照《指南》要求,以老年人健康为中心,根据机构资质和服务能力,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并进行科学、规范管理,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详细】

流感季来啦,提高免疫力,这些干货请收下!   一场秋雨一场凉,入秋后气温开始降低,一不注意就容易感冒。秋季也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今天我们来聊聊关于免疫力的话题。生病就是免疫力低吗?为啥有的人免疫力扛不住流感病毒?如何做才能提高免疫力?【详细】


相关新闻

“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专栏开设 对疫情防控法律问题提供咨询

通过依法防控疫情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定

肿瘤患者在什么阶段进行放疗效果更好?专家:需多学科讨论综合考量

第十一届中国西部肿瘤学术大会暨一带一路中俄蒙肿瘤高峰论坛召开

中山大学发布上消化道肿瘤内镜人工智能辅诊最新研究成果

AI辅助决策 中国结直肠癌肿瘤规范化诊疗平台发布

肿瘤免疫治疗个体差异关键原因找到

徐瑞华:让治愈肿瘤一步步变为可能


精彩图集

是谁剥夺了你的睡眠时间

运动让眼睛更明亮

关于牛奶的认知误区

小“口疮”可能有大问题

西瓜的番茄红素又多又好

白露节气:预防肺病保健康

饮料能代替水吗?

水果和蔬菜,你洗对了吗

健身,别自己跟自己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