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神奇,如此做起 王红蕊 2020年09月11日08: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黄帝内经》对于灸法的治疗范围和原则有着明确的记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具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经络坚紧,火所治之,陷下则灸之;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古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灸法如此神奇,那它是如何操作的?古代的艾炷灸法多为直接灸,直接灸又叫着肤灸、明灸,是将艾炷直接放置穴位皮肤上来施灸的一种方法。直接灸因施灸目的和对皮肤刺激程度的不同,又分为无瘢痕灸、发泡灸和瘢痕灸三种。 无瘢痕灸:施灸以温熨为度,不致起泡,不遗留瘢痕。多用小艾炷。临床适用于虚寒病的轻症。对昏厥、小儿及感觉麻痹的患者应小心,防止发泡或灼伤皮肤。 发泡灸:临床上发泡灸多用小艾炷,对皮肤的灼烫程度较轻。当病人感到皮肤发烫后再继续灸3—5秒钟,此时施灸部位皮肤可出现黄斑,且有汗出,隔1—2小时后就会发泡。发泡灸适用于一般慢性虚寒性疾病,如哮喘、眩晕、慢性腹泻、皮肤疣等。 瘢痕灸又称化脓灸。用黄豆或枣核大小的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局部组织经烫伤后化脓、结痂,痂脱落后留有永久性的瘢痕,故名瘢痕灸。此灸法适用于哮喘、肺痨、癫痫、溃疡病、慢性胃肠病、瘰疬和发育障碍等症,对高血压病患者有预防中风的作用。但是此法对皮肤损伤较大,现在应用极少。 临床还有间接灸,又称隔物灸、间隔灸,是利用其他物品将艾炷与皮肤隔开施灸的一种方法。间接灸法可避免灸伤皮肤而致化脓,且火力温和,患者易于接受,临床上较直接灸更为常用。间接灸法种类繁多,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各科疾病。间接灸法包括: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灸等。 如果不在医院,自己操作最为便利的当属艾条灸。艾条灸又称艾卷灸,是将艾条点燃后在施灸部位进行熏灸的方法。艾条灸分为手持灸和艾灸器灸两种方法。手持灸又分为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三种。 温和灸:施灸者左手中、食二指放于被灸穴位两侧,以感知患者皮肤受热程度;此法温通经脉、散寒祛邪,多用于灸治慢性病,临床运用最为广泛。 回旋灸:将点燃的艾条,旋于施灸部位上,距离皮肤3厘米,平行往复左右移动或反复旋转,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灼痛;一般可灸20—30分钟;适用于风湿痹证、神经性麻痹及广泛性皮肤病等。 雀啄灸:艾条燃着的一端对准穴位,上下移动,鸟雀啄米样施灸,一般可灸5分钟左右。多用于灸治急性病、昏厥急救、儿童疾患等;此法热力较强,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有些人还经常使用艾灸盒,施灸时,把温艾灸盒安放于平坦的应灸部位,将点燃的艾卷对准穴位置于铁纱上,盖上盒盖。艾盒盖打开的大小程度可根据温度调节。每次施灸时间在15—30分钟。可以一次灸附近的多穴,在针刺穴,再次施灸。适用于常见病症:痛经、腰痛、腹泻等病症。 (作者系北京朝阳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责编:李轶群、许晓华)
人民健康APP [/url]
推荐阅读
孩子们返校迎来秋冬季 除了防疫还要防什么? 因疫情影响,沉寂半年之久的校园再次热闹起来,但学校由于人群密集,出现传染病的机会较高,专家表示,防控传染病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健康的重要条件,世界疫情还没有停下脚步,开学后我们除了防疫还要防什么?【详细】 油吃多了坏处多!7个小技巧助您控油减脂 俗语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油在日常饮食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人会说,“油大”的饭菜才好吃。但是,油的摄入量也要遵循“适度为好,过度有害”的原则。吃油多了,会带来健康问题。【详细】 相关新闻
艾灸不要乱来 这些方法你了解吗? 艾灸你真的了解吗 这10点需注意 冬季艾灸正当时 家庭艾炙治疗需注意5点 在家里艾灸的注意事项 艾灸要注意什么 哪些人不能艾灸 盘点艾灸3种操作方法 牙痛难忍试试艾灸治疗 牢记8个注意事项 艾灸易烫伤皮肤?选对保健穴位最重要
精彩图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