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实时·准确·聚焦

耳朵也会“发霉”

2019-10-21 15:17 |
我要分享

耳朵也会“发霉”

2019年10月21日07:51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主讲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 王春燕

  “我的耳朵痒死了!整晚都没睡好,快帮我治治吧!” 通过鼻内镜检查,发现患者外耳道内都是霉菌样物,被诊断为外耳道真菌病。

  外耳道真菌病是外耳道皮肤的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疾病,多数认为是由真菌感染所致,常合并细菌感染。此病好发于高温、潮湿的季节,且常见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如我国长江及珠江流域。

  引发外耳道真菌病的病菌种类繁多,主要有曲菌(黑曲菌、黄曲霉菌、熏烟色曲菌、土曲菌等),占80%~90%;其他较多的为青霉菌、帚霉菌、毛霉菌、根霉菌及念珠菌等致病性皮肤癣菌(如紫色毛霉菌等)。合并感染的细菌中,最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

  诱发因素有:1.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增加;2.耵聍缺乏,所以不要乱掏耳朵;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易合并真菌感染,其中部分可能与耳内长期滴用广谱抗生素溶液有关;4.挖耳造成的耳外伤以及外面采耳的交叉感染。

  患病早期,许多人无不适感,通常在真菌进了外耳道皮肤后,才觉得耳内痒、耳闷、有东西堵在耳朵里。但大多数人都不会引起重视,直到出现奇痒、疼痛时才到医院看病。这时检查通常会发现:外耳道深部皮肤上有密集的粉末状或颗粒状物堆积,或绒毛状物附着,呈白色、淡黄、黄褐或绿色;外耳道内有脓痂或痂皮,痂上亦可见菌丝体;有的患者病情严重,外耳道内可见少量分泌物,深部有黄褐色、黑色的筒状或膜片状的坏死状物,或有灰白色、灰黑色糊状物堆积。清除后可见皮肤充血、肿胀、糜烂;患病时间较长者,耳道内则表现为湿疹样变和苔藓化,甚至出现外耳道狭窄;有时病变尚可侵及耳廓和颈部。

  治疗方面,可用3%双氧水彻底清理外耳道分泌物,然后用吹风机(调成温风)吹干外耳道;慢性或较重的患者可选择红光照射,减轻不适,促进痊愈。无论采用哪种治疗,都要坚持一段时间。疗程因人而异,4~8周不等。

  真菌性外耳道炎难以彻底治愈,容易复发,所以我们从刚开始就要进行有效预防:1.起居规律,均衡饮食,适当锻炼,增强抵抗力;2.注意耳朵卫生,不要经常挖耳破坏耵聍的保护功能;3.不可随意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如有外耳道或鼓膜炎症,其应用一般不能超过2周,以防继发外耳道真菌感染。▲

(责编:许晓华、李轶群)

[url=http://health.people.com.cn/GB/408656/index.html]

人民健康APP

[/url]

人民好医生APP



推荐阅读

健脾消食常吃5种酸性食物 醪糟能健胃益肺   醪糟由熟糯米发酵而来,是我国很多地区的传统特色美食,又名酒酿、酒糟、米酒、甜酒、甜米酒、糯米酒、江米酒、伏汁酒,米酵子等。我国古代就有“人参补气,米酒养人”的说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米酒可止痛去积,暖胃健脾,多唾温心,常饮可使皮肤润滑有光泽。”中医典籍《神农本草经疏论》记载:“醪糟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利,则中自温;温能养气,气顺则身自多热,脾肺虚寒者宜之。”因此,醪糟被很多人视为老祖宗留下的好食物。【详细】

肌肉锻炼降低癌症风险 滋阴补肾常按这穴位   人到中年,身体肌肉的数量和质量开始逐渐减少,到老年后,肌肉的力量越来越小。除了心肺耐力锻炼之外,肌肉力量的练习也很重要,它是长寿的重要因素。近日,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强化肌肉锻炼有助预防癌症,可降低两成癌症的死亡风险。【详细】


相关新闻

耳朵油不是病

别把外耳道胆脂瘤当耳屎处理

如果你也喜欢挖耳,那要小心了

四类食物最伤肝:太油腻脂肪堆积、发霉了毒素增加

掏耳朵是个技术活儿 操作不当或引发感染

小姐姐马尔代夫度假 五天后耳内取出一只“小强”

关于耳朵的这几个护理 你可能存在着误区

耳朵痛塞大蒜真的有用吗?医生:治标不治本


精彩图集

为何人到中年容易发福

防近视应该这样做

住海边,心理更健康

引导娃喝水 家长要以身作则

单腿闭眼站 越久越长寿

老打鼾,练练吹气球

助长益智 你家娃运动对吗?

咖啡豆壳减轻与胖相关炎症

保护膝关节 且行且珍“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