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急救叫车送诊均分类分级 2019年11月23日08: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关于实施急救分级分类救护的办法》,对于呼入的急救任务将进行分类;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在施救现场将根据患者的伤病情现场分级,急重症患者将直送医院急诊“红区”就诊。该办法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 打电话叫救护车,当电话进入到北京急救中心120或北京红十字会999紧急救援中心时,调度人员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度分类。 目前院前急救任务根据呼叫类型分为急救类和非急救类。急救类包括呼叫地址为住宅、公共场所的、需要救治的急救任务;医疗机构之间的下级医疗机构转上级医疗机构、平级医疗机构之间转运以及上级医疗机构转下级医疗机构的转运任务。 非急救类指的是不需要救治的,呼叫救护车只是为了当作解决交通工具或者以搬抬为目的,包括患者康复出院回家、患者复诊、透析、接送站/机场、化疗、接住院等。 根据不同类型的急救任务,120和999可以派出不同级别的院前急救人员。院前急救人员分为五级,根据人员资质及专业技术能力分级分类执行院前急救任务(事件)。最高级别的是高级专家型急救医师,指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经过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急救人员,掌握高级生命支持技术、高级气道管理技术、创伤生命支持技术,具有突发事件现场指挥及处置能力、掌握先进仪器的使用。这一级医生可以执行各级各类院前急救任务。 剩下四个级别依次为高级专业型急救医师、基础专业型急救医师、有医疗背景的急救员以及无医疗背景的急救员。 其中,无医疗背景的急救员也可承担转运任务,急救员须持有医疗救护员资格证或经过相关机构培训考核合格,同时在市卫生健康委备案,他们还需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及创伤生命支持技术,可以执行非急救类任务。 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力量抵达施救现场后,将根据伤病情对急救服务对象进行“现场分级”,并依据现场分级的类别,与院内急救分级诊疗相衔接。现场分级时,急救人员评估患者病情程度后分为四级:Ⅰ级属于急危症,Ⅱ级为急重症,Ⅲ级为急症,Ⅳ级为非急症。 院前现场分级属于Ⅰ、Ⅱ级的患者,将被直接送达院内急诊的“红区”。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将提前与院内医疗急救机构联系,建立急救绿色通道。院前现场分级属于Ⅲ、Ⅳ级的患者,分别送达院内医疗急救机构急诊的黄区、绿区。 什么程度的患者属于急危症?市卫健委表示,包括以下几类:心搏/呼吸骤停或节律不稳定;气道阻塞/窒息;需要紧急气管插管/切开;休克征象;急性活动性大出血;突发意识丧失;癫痫持续状态;胸痛/胸闷(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特重度烧伤;脑疝征象;急性中毒危及生命。(记者 蒋若静) (责编:许晓华、李轶群)
人民健康APP [/url]
推荐阅读
健脾消食常吃5种酸性食物 醪糟能健胃益肺 醪糟由熟糯米发酵而来,是我国很多地区的传统特色美食,又名酒酿、酒糟、米酒、甜酒、甜米酒、糯米酒、江米酒、伏汁酒,米酵子等。我国古代就有“人参补气,米酒养人”的说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米酒可止痛去积,暖胃健脾,多唾温心,常饮可使皮肤润滑有光泽。”中医典籍《神农本草经疏论》记载:“醪糟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利,则中自温;温能养气,气顺则身自多热,脾肺虚寒者宜之。”因此,醪糟被很多人视为老祖宗留下的好食物。【详细】 肌肉锻炼降低癌症风险 滋阴补肾常按这穴位 人到中年,身体肌肉的数量和质量开始逐渐减少,到老年后,肌肉的力量越来越小。除了心肺耐力锻炼之外,肌肉力量的练习也很重要,它是长寿的重要因素。近日,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强化肌肉锻炼有助预防癌症,可降低两成癌症的死亡风险。【详细】 相关新闻
北青报:多培训一些民间急救队员 “急诊分级”需医患相向而行 非急救转运车队向急救看齐 西安120医疗急救新系统启用 市民可通过APP或微信呼叫120 深圳市社会急救协会计划3年为200万市民提供急救培训 大连开通“微急救”实时定位一键呼叫 南京非急救病人转运 今后可拨打962120叫车 杭州深化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 2020年救护车达260辆
精彩图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