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实时·准确·聚焦

教师手中的戒尺还应以爱为本

2019-11-27 12:27 |
我要分享

教师手中的戒尺还应以爱为本

评论员 屈旌

2019年11月27日10:24 来源:楚天都市报

日前,教育部发布的关于《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引发热议。记者多方采访,武汉的学校、家长、老师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关注的重点都在于惩戒如何执行,尺度如何把握。(据11月25日《楚天都市报》)

此次征求意见稿出炉的最大意义,就是以法规的形式明确:“教育需要惩戒”。严师才能出高徒;玉不琢,不成器。如果总是担心“琢”得太狠,伤了宝贝,那璞玉就永远不会绽放光彩。因此,规则中明确指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赢得了众多支持。

此前,“惩戒”在教育中被视为“危险区”。有的老师没把握好尺度,将惩戒变成了体罚;有的家长过度溺爱孩子,对惩戒小题大做,造成家校裂痕;有的学校怕惹麻烦,干脆不事惩戒,放弃了教育职责……凡是种种,并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要看到,规则绝非一劳永逸的良方。老师大多认为,虽然有了规则,但还是需要家长足够的理解和支持;而家长也有担忧,惩戒确有必要,但也暗藏风险。大多数家长既想让孩子在严管中成才,又不敢让他们经受一点风雨,心中无比纠结。可见,规则确定只是第一步,真正要用好教育惩戒权,既拿捏好尺度,发挥最大效果,还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

当下关于“惩戒”的争议,根源在于社会信任的缺失。每每谈及,总会有人说起从前,不少家长入学时,都会嘱咐老师,“管严一点,该打就得打”,并不是原来的学生更抗打,而是家长真心相信老师都是为了孩子好。如今,随着时代变迁,信任或许不再像从前那么简单,但发自内心的爱是不会骗人的。大家所一直强调的尺度,其实也来源于内心的温度。“惩戒权”既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促使学生纠正错误,约束行为,吸取教训,学会敬畏。

从爱出发,向爱而行,以爱为本。科学、适度的“小惩大戒“,不但会成为学生现在进步的动力,还能成为将来深刻的回忆。长大后某一天,能笑着说出来,能懂得师恩深重。这样的戒尺,抬起落下,方更具威严,更有回响。

(责编:李轶群、许晓华)

[url=http://health.people.com.cn/GB/408656/index.html]

人民健康APP

[/url]

人民好医生APP



推荐阅读

健脾消食常吃5种酸性食物 醪糟能健胃益肺   醪糟由熟糯米发酵而来,是我国很多地区的传统特色美食,又名酒酿、酒糟、米酒、甜酒、甜米酒、糯米酒、江米酒、伏汁酒,米酵子等。我国古代就有“人参补气,米酒养人”的说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米酒可止痛去积,暖胃健脾,多唾温心,常饮可使皮肤润滑有光泽。”中医典籍《神农本草经疏论》记载:“醪糟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利,则中自温;温能养气,气顺则身自多热,脾肺虚寒者宜之。”因此,醪糟被很多人视为老祖宗留下的好食物。【详细】

肌肉锻炼降低癌症风险 滋阴补肾常按这穴位   人到中年,身体肌肉的数量和质量开始逐渐减少,到老年后,肌肉的力量越来越小。除了心肺耐力锻炼之外,肌肉力量的练习也很重要,它是长寿的重要因素。近日,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强化肌肉锻炼有助预防癌症,可降低两成癌症的死亡风险。【详细】


相关新闻

把握教育惩戒的尺度与边界

教育惩戒规则来了, 重建学校权威正当时

教育部:教育惩戒重在教育 体罚学生不应该

惩戒教育不等于暴力体罚

丁准高考补习学校体罚学生被举报 校方:老师象征性惩戒

悬明镜、持戒尺、晓尺度 强化队伍建设

“老师的戒尺”该不该举起(大家谈)

惩戒是必须的,可到底度在哪里


精彩图集

为何人到中年容易发福

防近视应该这样做

住海边,心理更健康

引导娃喝水 家长要以身作则

单腿闭眼站 越久越长寿

老打鼾,练练吹气球

助长益智 你家娃运动对吗?

咖啡豆壳减轻与胖相关炎症

保护膝关节 且行且珍“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