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与中华文明》项目中期成果发布 2019年12月06日17:04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医药与中华文明》中期专家评审暨部分成果发布会日前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召开。本项目的最终成果将以丛书的形式出版,总计出版著作15部,出版工作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全部完成。 《中医药与中华文明》项目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设立的特别委托项目,该项目委托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执行单位,由该校高级访问学者、《光明日报》原总编辑苟天林担任项目首席专家。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谷晓红担任课题总顾问,聘请国医大师、资深医史文献专家和资深哲学社会科学专家担任项目顾问,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担任课题领导小组组长。 本项目以“如何认识和把握中医药与中华文明的关系、如何认识和把握中医药发展的规律、如何认识和把握中医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着力点。北京中医药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踊跃参加课题组,结合各自的专业背景和研究专长,开展了15项子课题研究,经过5年多的努力,目前已经产出了一批专著、论文乃至课程及实践成果。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谷晓红说,学校把《中医药与中华文明》项目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和中华文明系列论述的一项重要工作。2018年暑假,学校将《中医药与中华文明》作为选修课在校内试讲。选修这门课的师生普遍反映,这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的“有益探索”;对增强文化自信,学好专业,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很有意义;是一门强基固本、培根铸魂的课;是一门增强信心、凝聚智慧的课。 课题组首席专家苟天林介绍,《中医药与中华文明》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和中医药学的系列论述,系统阐述中医药与中华文明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对中医药学历史地位、科学内涵的认识;为新时代中医药的振兴发展和人才培养发挥强基固本、培根铸魂、鼓舞信心、凝聚智慧的积极作用。 评审专家一致认为,《中医药与中华文明》项目深刻阐述了中医药与中华文明的关系、勾勒出中医药发展的历史架构,为中医药事业走向新时代提供了理论支撑。研究成果对于如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了鲜活的解读、对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系列论述进行了精确的阐述、对于中医药价值和中华文明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指导。项目中期任务全面完成,值得大力推广。 课题组总顾问王国强表示,课题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唯物辩证法,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对于把握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这一重要论断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坚持围绕中医药与中华文明的主题,阐述二者关系,对于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培养、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对于进一步激发中医药人“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树立起坚守中医药发展的自信、自尊、自律、自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课题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对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具有指导促进作用。他希望,能够将课题研究成果纳入教材和人才培养内容,作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探索,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王君平) (责编:崔元苑、杨迪)
人民健康APP [/url]
推荐阅读
健脾消食常吃5种酸性食物 醪糟能健胃益肺 醪糟由熟糯米发酵而来,是我国很多地区的传统特色美食,又名酒酿、酒糟、米酒、甜酒、甜米酒、糯米酒、江米酒、伏汁酒,米酵子等。我国古代就有“人参补气,米酒养人”的说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米酒可止痛去积,暖胃健脾,多唾温心,常饮可使皮肤润滑有光泽。”中医典籍《神农本草经疏论》记载:“醪糟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利,则中自温;温能养气,气顺则身自多热,脾肺虚寒者宜之。”因此,醪糟被很多人视为老祖宗留下的好食物。【详细】 肌肉锻炼降低癌症风险 滋阴补肾常按这穴位 人到中年,身体肌肉的数量和质量开始逐渐减少,到老年后,肌肉的力量越来越小。除了心肺耐力锻炼之外,肌肉力量的练习也很重要,它是长寿的重要因素。近日,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强化肌肉锻炼有助预防癌症,可降低两成癌症的死亡风险。【详细】 相关新闻
四川:打造中医药特色健康文化 文明中华2019新年公益联谊会将举行 2018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中国国际能源进军中医药 战略布局再落关键一子 两岸专家交流研讨中医药发展新道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接受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领域五年多荣获41项国家科技奖励 中医药文化和相关产业迎重要发展机遇
精彩图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