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购买临期食品吗? 靖 伟 2019年08月21日08:3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价150元的进口儿童牛奶,30元一箱;市场上70元一袋的日本麦片,50元买两袋;欧洲进口红酒5折出售……近日,在一些电商平台和超市,部分进口食品因为临近保质期,被卖出了“白菜价”。 临期食品是即将达到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这些食品在剩余期限上有的短则几天,有的长达数十天,售价仅为原价的20%—50%。最近一段时间,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的便利店,出现了专门销售临期食品的货架,其中大多以进口食品为主。北京一家便利店的销售人员表示,将临期食品单独售卖,对销量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较低价格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崭新的味觉体验,同时也减轻了库存压力,一举两得。” “便宜又好吃。”湖北武汉某事业单位员工王晓慧一边吃着刚刚拿到手的薯片,一边向记者展示了她的“购物车”,里面多是她感兴趣的糖果、饮料等临期食品。“一次在网上看到经常吃的一款饼干,价格比平时便宜一半还多,仔细看才发现是临期货,反正也在保质期内,果断下单了,口感与日期较新的也没什么差别。自那以后我就经常会在网上买这些临期的零食,也能省下不少钱。”王晓慧说道。 然而在部分临期食品热销的同时,也有一些现象值得重视。在某电商平台,笔者在一家售卖临期食品的店铺看到“临期食品,不支持无理由退货,无法保障产品毫发无损;膨化食品挤压泄气、饼干碎了不赔偿”。因为价格低廉就附带这些霸王条款,显然有损消费者切身利益。与此同时,在部分出售进口临期食品的折扣店,商家没有对商品保质期进行明确提示,只在明显位置标注“特价”。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认为,临期食品虽然安全有保证,但应该用特别醒目的方式让消费者知道自己要买的是临期食品。临期食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节约资源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但由于其可食用期限的特殊性,需要监管部门加强行业监管,商家提高自律意识,平台做好监督责任,同时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不要因为贪图便宜而忽略产品质量。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21日 19 版) (责编:李轶群、杨迪)
人民健康APP [/url]
推荐阅读
想长寿腿不老 多读书揉耳朵、3动作做一做 一项研究发现,爱读书的人比不爱读书的人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研究人员指出,在长达数百页的阅读过程中,读者一直追随作者的思路、人物或情节,这种“深度阅读”所付出的智力努力让大脑一直保持活跃。此外,书籍还能增强“同情心、社会认知和情商”,这与延长寿命也有关系。【详细】 “冬病夏治”方法多 “三伏”时机别错过 夏季是养生的好时节。近年来,人们“未病先防”的养生意识逐渐提高,中医养生注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而夏天,尤其是农历的三伏天,是一年当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是调养人体阳气的最佳时机。【详细】 相关新闻
五成消费者购买的首辆车为二手车 用超保质期原料生产食品应如何担责? 去年进口食品金额同比增长25% LOL商城出BUG不出售皮肤均可购买 官方会有怎样赔偿? 食品安全实用贴:区别食品保质期与最佳食用期 食品岂能必选进口 超市应设临保食品专区
精彩图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