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实时·准确·聚焦

央视热播《赶大营》 引发网友关注热情

2020-11-07 10:04 |
我要分享

内容提要:纪录片《赶大营》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后,引起网友的关注热情,大家对这段不了解的历史很感兴趣。

天津北方网讯:“第一次听说赶大营,学到了”、“都晓得走西口、闯关东,知道赶大营的不多”、“喜欢,了解一下”“体现咱天津人敢于冒险、不畏艰险的品格”“这部纪录片让我知道了不为人知的历史”……纪录片《赶大营》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后,引起网友的关注热情,大家对这段不了解的历史很感兴趣。140多年前,天津杨柳青人跟随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西征军队“赶大营”,不仅促进了两地经贸发展、民族融合,同时这也是一次自发的移民历史,这些在纪录片《赶大营》中都得到了体现。

“作为中学生,通过纪录片我了解了天津这段历史,先辈们排除困难跟随军队去‘赶大营’,促进了民族融合、文化交流,我们要继承先辈这种大无畏的、敢于拼搏的精神。”网友卟啉说。

“大型人文纪录片《赶大营》生动再现天津与新疆经贸往来的历史,很多赶大营的后裔看完纪录片深有感触、深受教育,也为先辈感到骄傲。”前沿网友17651留言。

“一部纪录片,记载了先辈们艰苦奋斗,披荆斩棘的道路,激励后代传承先辈们的创业精神。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网友娟好静秀说。

“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向前看,戈壁滩;向后看,鬼门关。……”大漠荒烟,路途艰险,风霜雨雪,这些“赶大营”的杨柳青人有些经受不住塞外荒漠的酷热与寒冷,中途殒命戈壁沙漠,再也回不去家乡,就葬身于这片“死亡之海”。

赶大营的后裔看到纪录片无不为先辈们的选择所震撼,这部纪录片给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回望天津商人精神,从纪录片中有迹可循,是可追溯的历史基因,这种精神对于提振天津士气、提升营商环境很有意义。

据统计,“赶大营”使3000多户至少1.5万的杨柳青人去新疆谋生,约占同时期杨柳青人口的五分之一。现在,新疆仍有大营客的后代近六十万人。大批津商扎根新疆,谱写了一段百折不挠、诚实信誉的商业传奇,充分彰显了天津人的开拓创新与家国情怀。

“‘赶大营’与‘走西口’、‘闯关东’一样,是近代中国三大移民现象。‘走西口’、‘闯关东’都是因为贫困,目的都是为了生存。但是‘赶大营’却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意义。”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陆邵阳说。

“纪录片《赶大营》影响和丰富了我们的心灵,带给了我们永恒的感动,让我们得到了历史与思想的双重享受。与此同时,更为‘赶大营’精神的传播和传承铺就了崭新的时代之路。因为,历史对现实来说,一半是回忆,一半还在继续。”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澍伟评价。

这段波澜壮阔的商业传奇,一直以来鲜为人知。此次央视播出大型人文电视纪录片《赶大营》,首次全景揭秘天津人“赶大营”的历史,它将让中国乃至世界重新认识具有商贾基因、拓荒精神、奋发有为的天津人。(津云新闻见习记者苑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