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实时·准确·聚焦

腊月八桂粽飘香(身边的年味)

2021-02-18 05:49 |
我要分享

腊月八桂粽飘香(身边的年味)

本报记者  祝佳祺

2021年02月11日05:2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黄桂珍在制作横县大粽。
  本报记者 祝佳祺摄

  新包好的横县大粽。
  本报记者 祝佳祺摄

  “过年吃粽子,我们祖祖辈辈都这样。”

  黄桂珍刚下车便换上行头,同婶婶赶往菜园割上好的香粽叶,今天,她们要包够一大家十几口人吃的粽子。黄桂珍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县,她每年都会专程回村包年粽。在横县,年粽也叫妈妈粽,当地至今流传“无粽不成年”的俗语。在当地人眼里,大粽总是跟“喜悦”联系在一起。大粽不仅是年夜饭中替代米饭的特制主食,也是婚嫁乔迁等情境下表达喜悦的必备美味。

  腌肉、泡糯米、泡绿豆、去豆壳……包粽前一两天做好准备工作。蒲扇般大的香粽叶煮洗后韧性变强,却保留了绿油油的外观。一层糯米,一层绿豆,一块腌制的五花肉,再加一层糯米,压实成金字塔状,最后用粽叶包裹,以蕉秆皮收拢造型,以红绳层层缠绕,一只粽子就这样诞生了。

  煮熟的大粽吃不完便悬挂起来,冬日可储存半月。待到除夕,大粽由家中长辈分发,众人分食。雪白剔透的糯米包裹着嫩黄色的绿豆仁、煮透的五花肉。油脂浸入糯米,香味四溢,搭配满桌的菜肴,这就是横县世代相传的“年味记忆”。据《横县志》记载,从正月初二起,人们杀鸡祭祖,吃粽子,开始到亲友家拜年。新婚夫妇回门拜年,也要送去鸡、肉、酒、大粽等年货。如今横县大粽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广西,横县并非唯一保留年粽习俗的地区,但不同地区的年粽形态、大小不一,有方形,有三角形;有大粽,也有小粽。据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原副院长吴国富介绍,广西年粽习俗的成因与其历史悠久的稻作文化有关。据《广西通志》记载,旧时人们以大米、玉米为主食,糯米种植较少,一些节日要专做糯米食品来庆贺。除了粽子,人们还做糍粑、糯米饭等。年粽习俗在桂西南尤盛,在桂北如河池、罗城一带,人们不仅在年节包粽,也在农历二月春社时包粽。这些亲手制作的美食很大一部分是为了馈赠亲友,是重情重义的表达。


  《 人民日报 》( 2021年02月11日 06 版)

(责编:郝江震、白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售假“星巴克”5人被判刑 入选最高检指导性案例  人民网北京2月9日电 (孟植良)贸易公司负责人从香港购进假冒“星巴克”,通过伪造授权文书致使近2万件假咖啡销至全国18个省份。近日,这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被列入最高检发布的涉知识产权指导性案例中。… 欢度佳节,这些消防安全提示要牢记!  人民网北京2月9日电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今天发布消防安全提示,提醒群众在欢度佳节时勿忘消防安全:1、社会单位要严格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开展节前消防安全检查,落实火灾防范措施,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节日期间值班值守人员要加强对重点部位的检查、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

客户端下载

人民日报

人民网+

手机人民网

领导留言板

人民视频

人民智云

人民智作